中国德富塑料网讯: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中国塑料行业飞速发展,但塑料机械大多进口,作为塑机的核心部件“螺杆和机筒”,被发达国家牢牢垄断着。何世钧凭借8000元开始研制螺杆,仅花了53天时间,就把10根BM型螺杆制作出来了——这是舟山生产出最早的头十根螺杆。进口螺杆售价1万美金一根,而他仅卖3000元人民币。一时间,他成为了塑机行业的风云人物。
在当时这种技术稀缺的年代,市场对螺杆的需求也变得十分迫切。既然有了这份技术,为何不投资办厂,服务于市场呢?同年7月,舟山市东海制塑螺杆厂成立了,它是全国第一家专业生产螺杆料筒的厂家,同时也开启了金塘生产螺杆的时代。
这位闻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浙江舟山企业家,他创办了舟山市东海制塑螺杆厂、金海螺杆有限公司等企业。
尘封的“螺杆试制失败史”
1984年,何世钧在当时的金塘沥港农机厂当技术副厂长,主管技术生产。厂里业务员从上海制笔机械厂拿来一份注塑机螺杆图纸。螺杆长约60厘米、直径25毫米。何世钧当即向厂长陆裕祥作了汇报,并召开生产会议研究决定试制和生产部署。何世钧及下放的八级技工沈大美、六级车工戎富仁,金工车间主任俞永康、陆国华、徐和能等人参会,会上一致同意试制螺杆。
但在具体落实如何试制、要不要进行一些工艺技术上创新和工装夹具改革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以沈大美为代表的老师傅们,认为用车床车螺杆是唯一正确的传统加工方法。而何世钧当时根据图纸要求,认为这样细长的螺杆,不能用简单车加工直接车制成型,而要另外创造一套专用工装夹具和专门加工工艺方法才能加工,遭到了工办主任洪永福的否定。
当时在会上决定,由沈大美师傅具体负责技术指导,厂内车工级别最高的六级车工戎富仁师傅,用农机厂内最好的沈阳造C620×2000车床加工试制螺杆。会上,何世钧被明确分工负责搞船机配件生产和试制机帆船油压舵机等工作。螺杆试制具体由沈大美师傅负责指导,具体操作由戎富仁师傅在一台C620车床上车制加工。这样两根60厘米长25毫米粗小螺杆足足做了一个多月,结果没有成功,报废了。
这就是沥港农机厂最早 “ 试制螺杆 ” 的全过程。
更多最新塑料行情、最全塑料网资讯尽在德富塑料网(原中国乐从塑料网,始于2002年,是基于广东乐从德富塑料城搭建的,华南塑化行业首选塑料原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一站式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