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富塑料网】塑胶网、塑化网络资讯:据悉,纳米技术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种新型而有巨大前景的手段,而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最薄的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是由单层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蜂巢状平面薄膜,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对于其他纳米材料,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GO)有着独特的优势:(1)制备成本低,将廉价的碳原料通过简单的化学方法即可制成大量的GO材料,有利于GO在临床上的应用;(2)2D平面状的碳结构使得GO拥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用于各种治疗药物的高通量运载;(3)GO具有很好的水溶性,源于其表面富含负电荷的含氧基团(环氧基、羟基和羧基);(4)独特的2D结构同样适合于以GO为基础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构建;(5)GO的生物毒性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从现有资料来看,相对于其他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纳米材料,如金纳米材料、量子点等,GO展现出了更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鉴于此,GO及其衍生物已经被发展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纳米生物材料用于癌症研究中,包括肿瘤诊断、成像及治疗等。
9月早些时候,由癌症专家组成的美国“蓝丝带顾问咨询委员会”建议,抗癌“登月计划”应在免疫疗法、数据共享和建立患者网络等十大领域重点投资,加快癌症研究。
在世界抗癌研究的潮流中,中国进展迅速。据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组的杨焕明院士介绍,其中胃癌、大肠癌、食道癌、肝癌和鼻咽癌等5大肿瘤加入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成为大型国际癌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这一重大项目在多种癌症上取得了初步但具有引领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癌症患者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201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约为1400万例,预计20年内这个数字将上升到2200万。
不仅美国,近年来其他发达国家也加大了对抗癌研究的投资。比如,德国早在2012年就正式成立“癌症转化研究联盟”。该联盟由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其他7家院校合作设立,构成德国癌症研究的强大网络,旨在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助力癌症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
癌症基因组学正逐渐走向临床应用,为癌症能在基因层面实现更早期检测、分型、用药指导、预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除利用基因组技术检测、预防癌症外,目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癌症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医学界认识到人类自身体内的B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有清除癌细胞的潜力,如果去掉这些免疫细胞的某些“束缚”或使它们精确“瞄准”癌细胞,就可以使其抗癌,这就是癌症免疫疗法。
科学进步使抗癌研究具备了加速前进的基础,人类战胜癌症已可见到曙光。以抗癌“登月计划”为代表,近年来,各发达国家对抗癌研究加大支持,在基因组学、免疫疗法、基因编辑等几个方向力求突破。
石墨烯产业扶持政策酝酿加码
继《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工信部再度酝酿多项举措,以引导和扶持石墨烯产业发展,包括突破一批重点和应用的关键技术、积极推动石墨烯材料示范应用、加强石墨烯标准体系建设、搭建产业创新平台等多个层面。
在日前举办的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工信部材料司巡视员吕桂新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和扶持石墨烯产业发展,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批重点和应用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石墨烯材料的标准化和低成本化,采取一条龙的模式将材料生产、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环节串起来,积极推动石墨烯材料示范应用,构建应用产业链,加强石墨烯标准体系建设,搭建产业创新平台。
吕桂新强调,石墨烯材料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迈向工业化发展,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时期,当前石墨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制备装备不完善、技术标准和公共建设平台滞后等问题,特别是石墨烯在一些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研发阶段,需要政策进一步扶持,以夯实石墨烯持续发展的根基。
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石墨烯产业化加速前进。业内人士指出,2016年以来,石墨烯产业从“商业化准备期”到“产业化应用期”明显提速,出现两大具有破局意义的迹象。
中投证券分析师张镭指出,石墨烯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前夕,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亿美元。随着政府扶持、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推动,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有望步入加速期。
更多塑胶网、塑化网资讯尽在德富塑料网(原中国乐从塑料网,始于2002年)!
德富塑料网是基于广东乐从德富塑料城搭建的,华南塑化行业首选塑料原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一站式采购平台。最新塑料行情、最全塑料资讯尽在德富塑料网。